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心有戒尺常思量
时间:2022-07-0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心有戒尺常思量                         

—读《大清相国》有感

      曹平飞  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名儒张载的名言,也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的毕生追求,故而有了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心声。《大清相国》是作者王跃文以清朝康熙年间为背景,以山西籍名臣陈廷敬为主要代表人物创造的历史小说,塑造了一个集“清官、好官、能官、德官”于一体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位封建时代读书人的人生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能够让我们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陈廷敬历经十几载的寒窗之苦,欲沿着科举之路,实现自己安邦定国之理想。陈廷敬二十岁乡试中举人得解元,卷入山西科场案,险被坐实破坏科举的重罪。二十一岁会试中进士得会元,再次卷入京城科考舞弊窝案,险丢性命。待殿试,成就读书人人生最高之荣誉,得中进士。或许命运与此刻的陈廷敬开了个玩笑,一次简单而平常的科考之路,却变得如此惊心动魄、波云诡异、胆战心惊。但,历经磨难,终得正果。走过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才赢得了未来施展满腹才华、料理天下之事的人生际遇。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陈廷敬跨过求学之路,开启了人生宦途。幸运的留在了帝都,成了翰林,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陪伴幼年天子身边,以王莽篡政,启迪少年天子心,辅导其学文增识、知晓治国之道。然,伴君方知君威难测,在鳌拜索尼等的权利争夺中,以“等”“忍”“稳”为哲理,待时机到来之时。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积淀,陈廷敬不断的去参悟官场和人生,始终心系国家,敢于直面挑战。山东自愿捐粮一案,查出了山东巡抚福伦的欺上瞒下,邀功献媚;云南藩库库银一案,查出了云南巡抚王继文的沽名钓誉、争宠邀功、误国误民;山西的自愿捐建龙亭圣训一案,查出了上有所好、下必所投的巴结讨好、阿谀奉承;户部督理钱法,理顺了货币关系,清理了腐虫蠹虫的扰政,庸俗的世俗关系、朝堂的弊政为之一除。天子南巡,暗访乡巷间,为一扫国之隐患,被逼“狠”,连参索额图、高士奇、徐学乾等,为德政、仁政布施,剔除阻碍。在朝五十年,康熙赞誉其“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可见治学之深、处事之恭。

陈廷敬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72岁后主动全身而退。这与他始终秉承“公心”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士大夫,在一个“人治”社会里,能够秉公心、抑私心,能够两袖清风、实干谋政,这已经超越了自身的“私欲”。于今日而言,对于我们仍有很大的以古鉴今作用。在人生职业生涯中,若要清白坦荡,需坚守初心,用心对待自身岗位,尽己所能将本职做好;需恪守清廉之道,不以己之喜好肆意决断,不让职业路留下污点;需踏实任事,实实在在的做一些实事、打基础的无名之事。在正风反腐的镜子下,照出了现实中不少的“两面人”。他们与“法治”社会的构建背向而行,让“私欲”占据“公心”,既难做实事,更难做利长远之事;既不能赢得民心,更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最终,摘下了面具,撕下了遮羞布,假的还是假的,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

陈廷敬一生中屡次涉险、多次犯上,依靠其“才学”、“公心”、“理智”、“隐忍”、“耿直”得以化解危难,施展治国理政之才,做了事实、厚了天下。正如书的封面所概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当今的时代,已经不是简单的停留在一个“清官、好官、能官、德官”的字面上,法治已经被证明是国家治理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自然,任何人都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行事,在宪法、法律、法规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位我上者,灿若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作为法律人,这是入门法学的启蒙教育。我们谈法律素养、说法律情怀,为的就是养成人格独立的法律人,不仅有严谨的法律思维、周密的法律逻辑,更在于有符合法治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举措。正如法学大咖张明楷教授所言“法学是一门施展才华、满足自尊、唤起激情、伸张正义的学科”。现实生活的日新月异,法律法规有其天然的滞后性,但我们的司法实践则需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的要求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法律人必须以足够法律智慧去化解其间的矛盾,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华山再高,顶有过路。一个法治强国的构建,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无数人为之添砖加瓦,抱定“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强则中国强”之理念,终能到达。于个人而言,我们在心怀理想、仰望天空的同时,更需脚有泥土、心存戒尺。陈廷敬对于如何在政途上做一个好官,是这样说“国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爱护百姓。如果只顾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