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回 望
时间:2014-05-2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侦监科叶泳琪

有一群人,你自不必问他们,时间都去哪儿了。他们只用行动来回答:在那埋头伏案看卷宗的日日夜夜,在那无数次往返单位、法庭、看守所的路上。

                                                    ——题记

 

翻看初到检察院时的几篇稿子,好像总是那么激情澎湃,豪情万丈。但那时的自己,连被称呼都“检察官”都并不那么自在凌云壮志里多少有些空中楼阁的意味。一步步走在检察之路上,回头一望,看看一路走来自己的变化。

曾经,我以为接访就只是接访,直到那一通来电。那是一位居住在深圳的当事人,她因为怀孕不便行动,于是通过邮寄的方式向我院反映财物被非法扣押。当这个申诉案件分派到我手中时,我便向相关的派出所了解涉案物品扣押的具体情况,并主动将相关情形反馈到申诉人女士。我当时觉得自己只是尽了本分责任,但女士在电话早连忙说谢谢。仍然记得她说:“谢谢你,检察官,为这个事情我之前已经跑了很多单位,在网上也进行了多次信访,我这次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寄信到检察院,没想到你们这么积极帮我解决问题,我真的很感动。”那一刻,我觉得我不再是平时那个平凡的路人甲,我就是一名检察官,我就是二区检的名片。

曾经,我以为提审只是提审,直到那一场坦白。那个故意伤害的案件,被害人陈某指证其同事肖某砍断了他的左手手掌。但肖否一直否认,除了陈某的指证外,再没有其他证人证言或监控录像予以佐证。审查过上述证据后,我想着这种证据比例一比一的案件,肖某入罪的可能性应该很低了。况且肖某一直不认罪,我去提审,也不过是走个程序。提审那天,肖某一开始依然否认自己持刀砍人。讯问过程中,我发现他并不是想象中的凶狠,却是沉默寡言。看着他茫然的眼神,我说看似不经意地说着,有些事,你不面对、不承担,只会一辈子都放不下。肖某听了这话仿佛受了什么触动,开始是自言自语地说是。沉默好一会后,他终于开口问那人的手后来怎么样了。那一刻,我知道肖某的心理防线终于溃堤了。随后,肖某如实地供述了自己的故意伤人的行为,那么案件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已达逮捕的标准。事后,我辗转从侦查人员口中得知,被害人陈某对肖某不认罪一直情绪激动,经常到派出所上访。得知肖某终能承认罪行并被绳之于法,终于平息怒气了。公平正义原来可以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某一刹那,最初那种职业模糊感消失了,检察官这个称谓变得那么实在。

曾经,我以为办案就只是办案,直到那一次讨论。由于那是一个多年前案发的盗窃案件,除饰柜上残留的一枚指纹,没有其他证据了。我先入为主地认为该案肯定证据不足。但当科室讨论时,一位同志提出,该枚指纹提取的位置是在外壁,还是内壁?假如是指纹在内壁提取,即可以排除其他合理怀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只是就案办案,却没有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记得前段时间读柴静的作品《看见》,隐约记得她写道做新闻是需要有欲望的。至此我有点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其实办案何尝不是需要有一颗探求真相的心?纵使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能还原真相,但至少,多一份思考,我们会离公平更近一步。法律本来就无所谓绝对的公平,而我的工作正是要让案件的结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公平。

弹指一挥,白驹过隙。回望来路,过程中点滴的感悟可能只是千里之行的那一跬步,但如大师胡适所言:“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思及此,就算是时不待我,胸前那枚检徽也总算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