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为民宗旨 坚守在检察战线的后方
办公室 叶碧鸿
记得以前有个美国记者问毛主席:“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主席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作为人民检察官,我们要牢记党的领导人对党的群众路线所作的深刻阐述,我们要牢记检察权来源于人民,因此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民为本,执法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检察事业的反映。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是检察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为民宗旨只有落实到具体的检察工作中才能生根发芽,收获春华秋实。办公室作为检察机关的综合协调部门,虽不直接参与办案,却与实现各项检察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立足工作岗位,结合办公室“善于谋、精于文、勤于学、敏于行”的科室精神,牢记宗旨、忠实履职就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是胸怀群众“善于谋”。当好参谋是办公室的重要职能,要以“高站位”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民利为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做到胸中有全局,心中有百姓。加强对全院重大工作部署的策划、加强对工作思路和举措的研究,提高群众认同感,使检察机关的每项决策能显现出党的为民宗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是改进文风“精于文”。文风是党风政风的直接体现。古人论文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毛主席更是曾向“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宣战。浮夸的文风,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与基层群众的话语联系和感情交流。文风背后是思想,思想来源是实践。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文风无从真切;不联系群众、体恤民生,文风无从生动。结合办公室的办文工作,首先要精简各类公文稿件,减少文件数量,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其次论述问题要以“小”见“大”,特别是阐述理论问题时一定要站在适合本单位、本部门地位作用的高度,把落脚点放在具体实践上,把实际情况“揉”入进行分析,话讲在“实”处,理说到“点”上;再者语言要质朴精当,多讲短话、实在话,多运用群众言语,力戒空话、套话,压缩文件篇幅,切实改进文风,转变作风。
三是以文育人“勤于学”。“才由学而得,德由学而进,业由学而成。”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群众新的期待,办公室同志最大的挑战是能力和素质的挑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学习。首先要传承理念,通过文化建设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培育良好品格,提高为民服务的自觉性;第二要博闻强记,多学政治理论、法律和综合部门相关的业务知识,及时掌握上级文件精神和社情动态,培养多向性、综合性的思维能力;第三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节拍,善于兼容并蓄,善于向群众学习,学会用微博等新兴方式与群众加强沟通,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四是优质服务“敏于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办公室的服务工作虽不显山露水,却不能松懈丝毫,更不能停留空谈,而需要优质高效地实干,才能保障到位,服务到家。为了使检察机关拥有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办公室对内要上传下达,接待办会,用印归档,充当保障检察工作顺利进行的枢纽;对外要搞好宣传与协调工作,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做好检察机关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要强化民本观念,增强为民意识,在服务中锤炼,在奉献中升华。
办公室的工作平凡而琐碎,这里没有公诉席上激浊扬清的风云激荡,没有侦查线上鞭挞腐败的挥斥方遒,也没有站在民情一线直面冷暖人生的睿智深刻。我们有的只是一方办公桌,默默坚守在检察战线的大后方。秉承同样的宗旨,我们甘愿担当绿叶;秉承同样的宗旨,我们以另一种方式守望蓝天,守护以民为本、执法为民的司法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