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时间:2022-09-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遥远的向日葵地》,单是书名就吸引了我。

遥远的,似乎总在吸引着我,哪怕是一片荒凉和孤寂。

而向日葵,向阳、明亮,就如阳光本身,同样,也是我的追逐。我曾试图打造一个开满向日葵的阳台,在我最颓丧的日子。然而,我家二楼的阳台,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终是未能如愿。

那天,我带着一丝雀跃,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书,试图开拓一片我不曾到过的天地。

“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广麓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这是作者李娟笔下的北疆。正是作者母亲带着家畜、牲畜,举家迁徙而至的地方。在这里,母亲承包了一片贫瘠的土地种植向日葵,开始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

生活虽异常艰辛,可贵的是,作者的文字却并不悲情。在阅读初始,我便纯粹地被文字本身所吸引了。这本书多采取短句,段落累多,读来非常轻松,文字里带着一股能治愈心灵的纯真和温暖。我感觉,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文字间点滴渗透的灵性,似乎是神赋予她的。如作者描述一家人初到耕地时:卡车开走后,四面愈发无遮无拦。我们和我们的家,如同被大风吹至此处的微小事物......不远处的上空有一大朵惊异的云。大地粗粝,四面地平线清晰而锋利。我们破破烂烂的家,我们潦草而唐突地出现。”又如描写大地:大地最浑浊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正是这些看起来简单又极不简单的文字轻挠着我的心,也是这些看起来极为平常的事物,传递给我无限深意和力量,这和阅读更深刻华美的文字,有很不一样的体验。

从书中的结构来看,是散文式地撒播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承载了宏大的主题。

关于生存—母亲在乌伦古河岸承包的百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食、三次补种,又接连遭遇干旱、虫害,最后迎来了收获。“在荒漠中开出向日葵来”,恰是母亲的精神写照。作为耕种生活的主角,母亲是一位性格刚烈又带着洒脱豪迈的女子,她脑子活、手灵巧、勤劳动,是全家的顶梁柱。作者在书中说到,“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母亲正是永远怀着一线希望的人,她的坚韧,无疑是这片贫瘠大地上最强的生命力。但是在书中,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夸大自己的母亲,而是慢慢地讲述母亲在地里干活的样子,她毫无保留地亲近自然,成为遥远地葵花地里最自由、最孤独的人。

关于离别书中有一场关于母亲到来与离别的场景描写。这只是一场平常的到来与离别,但是作者粗中带细的描写,触动着读者的心:最后的时间里,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下来。高峰期堵车。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我一直看着这辆车。我好恨它的平凡。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但终于没有”许是年龄渐长,近几年我才开始有了离别的意识,所以读来分外感动与无奈。龙应台也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作者李娟则发出感叹:“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是的,所以我总是开心地去车站迎接到来的母亲,却暗自庆幸因为上班无需目送她的离开。而当不得不面对离别时,时常是心有万语却无从说起,最终沦为沉默,亦或是将感性的瞬间掩埋在顺其自然的琐事中。我想,这便是中国人普遍的含蓄吧。

关于孤独—书中展现的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孤独。那是在戈壁滩上,走一个小时也遇不到一个人的孤独;是打电话时到处寻找高处接收信号,又反复被切断的孤独;是被荒野的寂静重重包裹却仍和荒野毫无关系的孤独。这种孤独和我们身处闹市的孤独不同,它是一种无声的孤独,是一种妥协的孤独。当然,母亲也是带着对耕种的执着和对土地的热爱来到这遥远的戈壁滩。所以,这种孤独的、宁静的、艰苦的生活,又并非是不能忍受的。在这里,万物都是可研究的对象,牲畜、家禽都是家人。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可以忍受的孤独又代表了对未来的期冀和希望。

关于万物—作者说这是她一直渴望书写的东西。在跟着作者行走在北疆辽阔的天地间时,你会深刻地体会到:人类不再是万物的主宰者,我们都只是大自然。我想这也是为何李娟的文字总透着一股灵性与慈悲。在葵花地里最后一轮劳动结束后,书中描写了一场盛大的散步:在静谧的夜色中,母亲领着一家老小晃荡在空旷的河边土路上,跟屁猫、狗子、一只胆大的兔子、未入圈的鸡也都跟上来了。这是作者无比眷恋的时刻:“宁静,轻松,心中饱满得要盛放,脚步轻盈的要飞起。这也是阅读本书时我体会到的这家人真正幸福的时刻。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其实贯穿了整本书,欢快、轻盈、明亮,总是很传神,让读者浸润在作者对万物的热爱里。

感怀于母亲的坚韧,她就像这片土地上的向日葵一样,拥有蓬勃的生命力,从不对任何风雨低头,亦不因土地的贫瘠而停止生长,她是生活的勇者。敬佩于作者的通透,她总能在微小的事物里,体悟出幸福之道,面对苦难,却又给了读者克服苦难的力量。她是一个怀着诗情画意穿梭在风雪中的人,也是一个可以遥望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地的人。

 

(本期由悦读社书友张晓惠供稿,王晓平书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