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检察机关落实执法为民必须要
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潘健[*]
今年以来,市检察院黄文艾检察长多次强调要不断增强干警的执法为民意识,落实好检察环节的各项执法为民举措,以实现检察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的有机统一。应该说,这既与当前社会管理愈发趋向复杂、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有莫大的关联,也与部分检察人员执法为民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不强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坚持执法为民、打造“民生检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将成为今后全市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从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检察工作的基本特点来看,要想树立执法为民意识,落实好检察环节执法为民的相关举措,必须要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执法思想上要彻底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认识问题。“为谁执法、为谁服务”是落实执法为民必须要首先解决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好如何执法的问题,才能真正的把执法为民贯彻落实到位。当前来看,尚有部分干警对于“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认识不足,人云亦云者有之,模糊认知者有之,错误理解者亦有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体检察人员对执法为民科学内涵的理解,也阻碍了执法为民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众所周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而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国家权力从人民而来、由人民掌控、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使的执法权(监督权)同样来自人民的赋予,源自人民制定的法律的授权。从这个角度来说,坚持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对人民制定的法律负责,是执法的应有涵义,是人民检察“人民性”的本质使然。因此,在执法思想上,必须使干警进一步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教育和引导干警树立“人民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自觉把维护好、实现好、保护好群众利益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始终。
第二个问题,在执法理念上要教育和引导干警树立现代执法理念。现代执法理念是以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等为重点,以尊重、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执法思维意识,它是以保障公民知情权、公开公平处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疑罪从无等为基本理念的执法观念,与执法为民具有内在价值趋同性。早在2009年,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就提出要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现代执法理念,其不仅体现了执法工作新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对于扎实推进执法为民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现代执法理念,就要求检察干警必须树立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护”的思想;必须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必须树立惩治与预防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办案,轻预防”的思想;必须树立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公正,轻效率”的思想。同时,还要牢固树立“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生命线”的思想,积极引导广大干警刻苦精研法律,准确把握法律精神,严格掌握案件本质,不断提高办案效率,确保案件质量。
第三个问题,在执法实践上务必要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执法为民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都高度重视检察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队伍的执法水平。但是从整体情况看,仍有少数检察干警的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执法观念陈旧,执法能力停滞不前,执法方式方法简单,执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而检察机关的执法能力,集中体现在执法公信力上,少数干警违法违规办案,可能由此引起重大案件和事件,将会严重削弱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影响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执法形象。特别是在当前开放、透明、信息化的执法环境下,检察机关执法活动将置于亿万网民的全面监督之下,检察机关执法不严不公不廉等行为都可能引发网络舆情,将检察机关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外,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推进,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严格规范执法的期待越来越迫切,其不仅要求检察机关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而且要求检察机关自身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因此,通过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保障检察干警能够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执法公信力,真正意义上做到执法为民。
第四个问题,在执法载体上要有效衔接检察机关联系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民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使检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和群众利益,并展示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因此,要使检察工作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必须在执法办案中贯彻群众路线,尤其是必须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利益和诉求的表达与实现机制,畅通民意渠道。要全面开通12309举报电话、民生服务热线、短信邮件接收平台,完善检察长接访、巡回接访、联合接访等,广泛搜集人民群众意见,了解人民群众意愿;要健全来信来访、投诉申诉、线索举报等专人处理、限时办结、跟踪反馈制度,尽可能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合理性诉求;要完善公开听证、新闻发布、资讯查询、疑案解答等阳光检务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正义诉求。
第五个问题,在执法能力上要注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群众工作人才。基层检察干警冲锋在执法办案的第一线,要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坚决防止和纠正对群众诉求置之不理、敷衍塞责的行为,要改进执法作风,端正工作态度,规范言行举止,树立检察机关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要以专业化建设为方向,积极引导检察干警刻苦钻研法律,准确把握法律精神,准确把握案件本质,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的能力。要加强岗位练兵,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切实增强检察干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提高检察干警准确把握矛盾性质、准确把握社会反映的能力。要围绕办理民生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社会综合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注重提高检察干警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注重提高检察干警通过办案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要全面规范涉检信访案件评查工作,抓好评查结论的跟踪和落实,坚决依法纠正错案、瑕疵案,努力提高办案质量。要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督察活动,深入排查、剖析和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正、不规范、不文明、不廉洁等突出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纪违法案件,把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统一到为民执法的工作中去,增强检察工作成效,提升执法为民水平。
综上所述,检察机关要坚持执法为民理念,落实检察环境各项执法为民工作举措,必须要解决思想认识、理念培育、实践途径、载体拓展、能力建设等五大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妥善有效地解决,执法为民理念才能得以顺利地树立和落实,检察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 东莞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助理检察员,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