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用人谋略,我们在他工作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深切地感受到——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强调干部要形成良好的风气,关键要抓好德行、理念、实践。 落实到理念上,就是要牢记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时刻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落实到德行上,就是要注重修身养德,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 落实到用权上,就是坚持秉公用权,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强化行使权力的纪律观念。 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公仆”、“权力”和“考验”,做到始终不忘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忘“两个务必”的要求;始终不忘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始终不忘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和操守。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的党建思想和干部选拔任用思想在他的党校讲话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在2008年5月 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求 “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在2008年11月 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谈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在2009年3月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说,领导干部一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二要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三要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四要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五要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在2009年5月 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2011年3月,习近平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对“文山会海”的讽刺。习近平批评“文山会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规模效应”等严重的形式主义作风。 在2012年3月2日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指出:保持党的纯洁性,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党的纯洁性要求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党的纯洁性 2012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学校重点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指出:领导干部要打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基础;要以坚强的党性来保证做到实事求是;要为坚持实事求是提供作风保证;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2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学校指出,一个领导干部在一生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立场,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持清正廉洁,同样不容易。如果一朝不慎,便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这样的教训太多了。面对种种诱惑,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保持古人所说的“夙夜震畏、不敢荒宁”的清醒认识,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在基层调研时,习近平也是始终关心干部的培养和成长—— 2008年8月,习近平在宁夏调研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到干干净净干事,最根本的是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一是信仰意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公仆意识,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三是自省意识,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四是敬畏意识,常思贪欲之害;五是程序意识,严格按规矩办事;六是民主意识,善于集思广益。 2009年在辽宁调研时反复强调: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行好、执政本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队伍 2010年7月,习近平在海南调研时强调,习近平此次海南调研提出培养选拔“有韧劲、有思路、有激情、有贡献”的干部, 2011年1月,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指出:懂人才是大学问,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能。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杜绝品行不端、心术不正、作风不实的投机钻营者谋到好处、占到便宜。 习近平无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发表重要讲话,还是在地方视察,都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体现出他的用人谋略无不体现出坚定的政治意识、成熟的群众意识和清明的廉政意识,清正为官、低调为人、扎实为事,是习近平干部政策的主基调,这必将引领中国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前进!习近平的讲话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