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汪洋
(接上)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形势,做好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更为紧迫,但是少数干部却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党的宗旨意识不强,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个人主义严重,一事当先只为自己考虑、不为群众考虑,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办事本领不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了解、不熟悉,习惯于发号施令、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问题在我省的干部中同样存在。许多同志感到,现在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干群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情况呢?仔细想一下,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出身于普通群众家庭,许多人小时候家庭也是生活窘迫,对于民众疾苦有切肤之痛。可是成为领导干部后,为什么就忘记了过去,淡漠了与群众的感情,缺乏了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热情?为什么有的还丧失了做人的基本良知,不但不去为人民群众造福谋利,反而见利忘本,鱼肉百姓?我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从思想上看,少数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了改变那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黑暗时代,让广大群众过上好日子,舍生忘死。而在我们党长期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以后,有不少干部就认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创造的,我们就可以高高在上,对群众颐指气使,忘记了党的宗旨,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更有甚者还站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这样的干部怎么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呢?要想做好群众工作更无从谈起。
从作风上看,由于党长期执政,少数干部脱离了群众。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人民群众打天下,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就会丢掉性命,丢掉根据地,丢掉胜利。我们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但党长期执政了,许多党员干部跟人民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发生了角色错位,认为不是我们离不开群众,而是群众离不开我们。甚至觉得群众觉悟低、很难缠,看见群众就头疼,不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是把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而是当成管制对象,甚至是斗争对象。一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群众,认为群众不听话、不配合,习惯靠命令来强迫和压服群众;在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个人利益,在需要为群众排忧解难时,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抱着施舍心态,为群众做了点事情就以为了不起,没有意识到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也是人民群众应得的权益。
从经济上看,传统的发展方式未能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少数干部把经济增长当成唯一目的,重物轻人,忽视了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忽视了社会的正义公平,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为了短期经济增长不惜损害群众利益。人民群众没有在改革发展中得到相应的实惠和利益,而生活质量却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受到影响。正所谓干部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牛市”中陶醉,群众在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熊市”中埋怨,这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如果长此下去,我们作为执政党,在物质上不能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在精神上又远离群众,人民群众就会逐渐丧失改革发展的共识和共同奋斗的动力,就会质疑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与党的距离越拉越远。这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
从政治上看,某些领导干部贪污腐化,站到了人民群众对立面。目前,少数领导干部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变成了谋取利益的工具,贪污腐化,直接或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也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基础。根据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最近的抽样调查,公众对当前干群关系不满意度为25.7%,满意度为29.9%;超过六成的人认为目前官意和民意出现不同程度脱离,而认为官意和民意基本一致的比例只有20.7%。这组数字发人深省,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警醒。有人说,现在是“干部认为群众不听话,群众认为干部不像话”,这在某种意义上形象地道出了当前群众与干部关系上存在的距离。
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怨愤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人心背离;执政者像是船,广大民众犹如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所以应该高度谨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人民群众是水、是海,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舟、是船。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根本原因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面,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为老百姓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因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正由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前进,驶向更加广阔而美好的彼岸。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感受,群众不满、怨愤的风浪越来越大时,我们就会有翻船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既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又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今天,我们提出建设幸福广东,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因为让群众生活幸福,这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让群众幸福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让群众生活幸福的发展,才能让群众跟着我们一起去谋发展,这样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就是群众拥护的发展。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重视群众工作和群众利益,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忽视了群众工作和群众利益,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第一次当家作主,我们的发展目标很明确,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因此,群众热情高涨,干劲冲天,衷心拥护党的领导。但后来搞了“大跃进”,把“超英赶美”作为目标,为发展而发展,就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灾难。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目标就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当时无论是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城市的计件工资、打破“大锅饭”等,改革发展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大家同心同德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一旦我们偏离了这个目标,片面追求GDP,没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人民群众就不会感到幸福,社会就会不和谐、不稳定。回顾这些历史,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虽然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物质生活的水平不同,但只要发展围绕着群众的幸福去进行,群众就会齐心协力地跟着我们奋斗。比如,广州、惠州、潮州、梅州生产力水平不同,但是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目标,惠州、潮州和梅州的老百姓同样可以过上有幸福感的生活,党和政府同样可以有凝聚力、有号召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