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司法公正为人民”理论宣传学习系列之五十
时间:2013-03-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接上)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仅要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要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加强立法工作,到二O一O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政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能力。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做好普法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一般的民主,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同一定的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原则。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把加强对权力约束的制度建设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要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我们尊重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但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把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统一起来加以推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不断提高人民享受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的水平,保证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和特有的各项权利,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利。

 

建立巩固的国防和现代化的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全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战略目标,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落实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要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筹战略方向建设,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促进和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而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中高级干部是关键。要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党理论学习。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

 

  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使广大人民群众都学习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发展观,才能使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普及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大力宣传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党内到社会各界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生产观、生活观,推动形成科学发展、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针对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针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统一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紧迫感。

 

  科学发展观内涵十分丰富,要从理论上研究透彻、阐释明白,帮助人们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明确研究方向,突出研究重点,深入研究和解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问题,深入研究和解决统筹发展、逐步改变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深入研究和解决推进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深入研究和解决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问题。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推出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紧密联系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联系我国社会生产力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客观实际,联系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善于从时代的发展进步中开阔视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