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0后”官员胡春华是共和国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之一,政坛上冉冉升起的一个新星,也是我们湖北人民的骄傲。出身农村的他凭借着低调务实、少说多做的方略魅力和德才兼备、公道正派的人格魅力成功的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
一、 胡春华简介
胡春华1963年4月出生,湖北省五峰人。现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979年夏,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1983年4月入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毕业后,胡春华主动申请到西藏地区工作,在西藏,他历任区团委组织干事、拉萨饭店人事部副经理、党委副书记兼人事部经理等职。1987年8月,年仅24岁的胡春华出任西藏共青团委副书记。1992年3月,他被派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任行署副专员,9个月后,便升任西藏共青团委书记,29岁的胡春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正厅级官员。1997年12月,胡春华被安排进入共青团中央,出任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34岁的他,又成为全中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官员之一。三年后,胡春华有返回西藏。2001年7月起,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兼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2003年3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2005年起任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党校校长。2006年11月,胡春华调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43岁的他成了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之一,也成为这个拥有7200万成员的庞大组织的“一把手”。2009年1月,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胡春华为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46岁的胡春华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省长。2010年1月至今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少年家境的贫寒,西藏任职的磨砺,共青团的历练,三鹿奶粉事件的洗礼无不考验着这位最年轻的省委书记。胡春华不懈的奋斗诠释了用不到30年由一名普通学子到正部级官员的佳话。
二、领导学分析
(一)自强不息,理想远大,胆识过人。
胡春华出生于湖北省五峰县的一个小山村。读书时,学校离家好几公里,他坚持走读。几年下来,他脚板上的茧有铜钱厚,穿烂的草鞋一大堆。[1]生活磨砺出胡春华顽强的意志和坚毅的奋斗精神。1979年夏,胡春华以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只有16岁的胡春华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也是个头最小的学生。北大四年,胡春华用自己的天资加勤奋把厚厚的教科书越读越薄,将知识学问咀嚼消化为实实在在的本领。四年中,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毕业时,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生。大学毕业后,组织上本来决定胡春华留在北京工作,但他却选择了条件艰苦的西藏地区。
(二)不畏艰苦,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奠定领导基础。
与胡春华同时进藏的四百名大学毕业生,在数年后仅仅留下了六个,胡春华则是唯一长期在西藏任职的干部。胡春华在他热爱的西藏挥洒着青春,履行着自己的诺言。基层是最锻炼人的地方,扎根西藏的二十多年里,胡春华在艰苦的环境中兢兢业业的工作,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胡春华在西藏工作期间,以稳重、踏实、爱下基层、精明能干闻名。西藏75个县市胡春华跑了50多个,深入到乡镇达200多个。墨脱县据拉萨五百多公里,是中国唯一不同公路的县。胡春华在1992年担任地区专员后亲自到另技术人员徒步勘探线路,与建设者共同规划公路建设计划,落实各路段施工措施,解决施工困难,就这样走了半个多月。[3]聪明的胡春华学会了说藏话,跳藏舞,和西藏群众打成一片,深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2001年,他回到西藏工作,此时他感慨万千:“我是在西藏成长起来的,是西藏人民培养了我,我唯有尽心尽力地多做事,做实事,才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西藏人民对我的厚望。”可见西藏的历练是胡春华政治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从中学到的实际基层经验使他迅速成长为一个肯吃苦、有作为且善于做民族工作的政坛新星。
(三)脚踏实地,低调务实,政绩突出。
2006年11月,胡春华调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43岁的他成了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之一。
(四)德才兼备,正派公道,富有人格魅力。
做人要讲人品。品质是做人的核心,也就是常说的德。[6]领导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胡春华这次就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时中组部领导对他的评价:胡春华同志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思路清晰,有开拓创新精神,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比较强;处事沉稳低调,公道正派。我想,胡春华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点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为人正派,谦虚谨慎。46岁的胡春华从河北省省长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履新之时,他当中组部领导和内蒙古机关全体干部的面表示,一定虚心学习、一定踏实做事、一定执政为民、一定精诚团结、一定清正廉洁。[7]虽然这“五个一定”并无惊人之处,但就是这种实实在在的就职演说才最能打动人心。
二、 对我的启示
胡春华是成功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典范。穷小子出身的他没用深厚的背景,凭着自己方略魅力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在政坛上平步青云,取得成功。
胡春华对于建设西藏的热情和决心深深打动了我,扎根西藏二十余年的坚韧与执着更是令人钦佩。态度决定一切,想要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就的前提是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在西藏,胡春华最初被分配到自治区团委任干事,主要负责抄写校对文件。他在西藏的同事回忆:“他做事很认真,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擦桌扫地。”为了搞好本职工作他还不断充实自己,学习说藏语,跳藏舞,胡春华在工作中的认真踏实告诉我们不要天天盼着人家慧眼识英雄,而应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匹千里马。
胡春华是一个富有方略魅力的领导者。他通过坚实自己的基础,稳扎稳打,逐步走向事业的高峰。
麻省理工学院前院长康普顿说过:当我离开每一片营地时,它都应该比我初到时更加美好。从西藏到共青团再到河北,胡春华离开每一片他战斗过的“营地”时,的确使它们变得更加美好。
2010年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领导学考试试卷之二
公共事业管理0701班肖笛
组员:李橙周若彤秦梦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