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接上)
准确领会、全面贯彻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科学发展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鲜明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主题。必须紧密结合文化改革发展实际,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好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科学定位政府和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功能,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针对文化布局、文化结构、文化资源配置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后劲、提高文化发展的效益。
准确领会、全面贯彻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必须有凝结和贯穿其中的最深层内核,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沃土之中,并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抓紧制定和颁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准确领会、全面贯彻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了谁”、“依靠谁”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与人民在一起,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我们党要在中国掌好权、执好政,不仅有责任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也有责任保障好人民的文化权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挖掘素材,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关心人民命运、体察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民在文化沐浴中生活得更加幸福。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充分考虑普通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切实维护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降低文化消费门槛,鼓励生产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群众喜欢看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真正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建设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阵地,支持群众依法兴办各种门类的文化创作演出团体,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