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司法公正为人民”理论宣传学习系列之一百六十六
时间:2013-03-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12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

(接上)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面临重大挑战的发展转型期。从国际环境看,金融危机仍在延续,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东莞外向依存度较高,吸引外商投资、扩大外贸出口、稳定企业经营面临严峻考验。从国内环境看,全面开发开放步伐加快,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新开发城市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了我市部分产业外移,而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不少兄弟城市后来居上,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形成了先发优势,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严峻考验。从珠三角区域看,广州、深圳的中心城市地位突出,对我市的高端产业、人才等具有强大的磁吸效应,而惠州等周边城市成本和要素优势明显,对我市扩张期产业也具有较强的承接能力。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比较优势,集聚优势产业资源,是摆在我市面前的重大课题。从自身实际看,目前我市的人均收入已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传统的产业体系、发展方式无法为经济增长与企业增收提供足够动力,经济减速下行与社会矛盾凸显的趋势令人警惕,如果不能及时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和制度创新注入新的动力,就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甚至陷入发展停滞与矛盾冲突。内外困难倒逼转型,克服困难有赖转型,根本出路在于转型。

    未来五年,是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当前形势,危中有机。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加速了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倒逼基层和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内需市场长期向好,国内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不断加快,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作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民政改革发展、“三旧”改造等全国、全省试点城市,我市拥有先行先试的宝贵机遇。改革开放30多年形成的对外开放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城市环境优势,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我市在要素成本、配套成本、物流成本、行政成本、生活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如果发挥利用得好,有利于吸引高端项目和人才。过去五年,东莞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体制改革等方面已经破了题、开了局。因此,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有充分的信心实现高水平崛起。

    实现高水平崛起,我们既要继承历届班子的宝贵经验与务实传统,也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未来五年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优先,速度服从质量,宁可在提升发展质量的过程中暂时减速,也不能追求低效益、高消耗、不可持续的速度。与此同时,要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一轮增长的动力,释放内涵式发展的潜力,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有效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全面实现新的加速发展,通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和扎实工作,让东莞在全省、全国重新领跑。

    二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坚持“做大增量、调整存量、以增量扩张稀释存量”的思路,集中资源发展创新型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和超百亿元的企业,构建新的经济支柱与发展支撑。同时,要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设计、商业模式与分工体系的创新,加快转移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综合效益,更好地融入创新型经济体系,改善整个经济结构。

    三是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关系。外源型经济是我市的特色,必须通过深化对外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承接新兴产业转移等手段,不断保持和扩大先发优势。与此同时,必须深挖对内开放的潜力,大力开拓内需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大型央企、龙头民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相关创新机构,使东莞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源、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城市。

    四是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要把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寓引导调节于主动服务之中,充分利用成本收益等价值规律,善于结合产业规划、功能区划、要素配置、资源价格、资助奖励等调控手段,有针对性地抓好项目发展与产业提升,对优质的初创型企业“雪中送炭”,加速孵化培育,对扩张期成长型企业“锦上添花”,助推做大做强,使市场调节更具导向性与时效性。

    五是城市发展与群众生活的关系。城市发展既要服务于产业发展,更要服从于群众生活。要完善城市的设施、功能和布局,也要完善城市的环境、管理和服务,努力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城市生活;要突出东莞的生态优势与自然特色,也要延续东莞的人文脉络与组团格局,努力塑造有特色、受认同的城市形象;要高水平普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也要高水平满足群众在依法行政、社会公平、政府廉洁等方面的要求,让城市发展给全市人民带来全面的福祉。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型经济为重点,以建设幸福东莞为宗旨,努力把东莞打造为全省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样板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引领区,成为广东现代制造业名城、创新创业之城、生态文明之城、平安和谐之城,实现东莞的高水平崛起。

    未来五年,全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2.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5%,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市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做到人均收入更丰、就业机会更多、社会保障更强、文明程度更高、幸福感更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