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2011〕11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现结合我省实际,作如下决定。
一、加强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大意义。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迫切需要,对我省努力当好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民主法治进程稳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是,我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社会转型快,流动人口多,社会管理任务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早发多发;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结构不尽合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重管理轻服务以及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既处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2.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服务为基础,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导向,以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为特色,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社会规范特别是法治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实现富裕安康、公平正义、活力创新、文明有序,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排头兵,努力开创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广东风貌的社会建设新局面。
3.总体目标。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探索和实践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生福祉显著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公民素质和全社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省人民共有精神家园更加巩固。
——社会服务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等有机衔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并稳步提高。
——管理格局更加健全。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负责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更加强化,社会协同特别是社会组织作用明显增强,公众参与程度有序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
——公平正义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法治广东建设扎实推进,法治保障作用显著增强,公民依法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和机会,公平正义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基石。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稳定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风险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保持安定团结,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4.基本原则。
——注重民生、服务为先。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更加注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更加注重增强服务意识和职能,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依法建设、规范管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弘扬法治精神,健全社会规范体系,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和社会规范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社会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服务管理规范到位、优质高效。
——统筹兼顾、分类推进。坚持社会建设与幸福广东建设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强化服务与优化管理相统一,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统筹兼顾各方关切,努力提高社会建设整体水平。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社会建设各领域、全过程,科学研判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善于借鉴国内外有益成果,率先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努力遵循和把握社会建设规律。
——动员群众、共建共享。坚持包容性增长、和谐共享,广泛动员、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形成美好社会共同建设、幸福生活共同创造、发展成果共同分享的生动局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