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司法公正为人民”理论宣传学习系列之一百七十六
时间:2013-03-1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关于东莞市探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在情况报告

体制改革、亮剑平安、积分入户,东莞用一系列的举动,将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构建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近日,东莞发布了“探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情况报告,把以人为本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共建共享,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完善社工体系,提升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体制改革创新,为新一轮社会管理创新保驾护航。

  简政强镇权力下放

  社会转型的推进,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2007年,东莞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规划、市政、环保等106项具体职能整合起来,实行统一执法,扭转以前职能交叉、责任不清和多头执法的局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立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涉及41个单位共746项的机关审批环节,进行全程电子监控。

  东莞实施“简政强镇”战略,在广东率先推行以“下放事权、扩大财权和改革人事权”三项内容为核心的分权制度改革。20098月,石龙、塘厦两镇进行试点改革,随后20108月在除石龙、塘厦外的11个中心镇和3个市属园区全面铺开,赋予简政强镇改革镇街县级管理权限。

  另外,为理顺基层组织职能为重点,探索破除现有集“基层自治、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的村级管理体制,试点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剥离原来各村(社区)承担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目前,厚街、黄江已经成为全市村级体制改革试点镇,并已开始启动。

亮剑治安严打黄赌毒

  2006年,东莞提出“确保一年明显好转,争取五年社会治安根本性好转”的目标,正式打响“平安东莞”的“攻坚战”。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都把社会治安列为每年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实现市领导包镇(街)抓社会治安机制,全方位保平安态势。

  当年,东莞作出“治摩”决定,用35年完成有效治摩。将市民出行需求和“摩的”司机转型就业等民生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采取分类治理、分步实施、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做法,从“先礼后兵”的公劝教育到严查高压的集中整治。五年来,东莞涉摩交通事故大幅下降,“两抢”犯罪发案率持续下降。

  全力开展“治窝”、“清源”、“严打黄赌毒”等治安专项行动。推广半封闭式小区管理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居住方式实行旅业式、协管站、自管、联防式和抽查式分类管理。整治“黑网吧”,将网吧管理纳入镇村两级考评体系。五年来查处涉黄案件3216宗,缴获老虎机16万多台。

  1万多新莞人去年入户

  东莞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外来工最多的城市,新莞人是东莞经济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东莞把新莞人纳入发展全局,将外来工统一尊称为“新莞人”,并成立新莞人服务管理局。

  目前,东莞将最低工资标准从2003年的450元,提高到1100元,并建立企业工资监控制度,欠薪预警报告制度和工资垫付制度。仅2010年就为10万多名新莞人追回劳动报酬2.1亿元,并实施新莞人培训工程,现已安排资金4900多万元培训了39万人次。

  东莞在广东率先出台非户籍人口积分入户和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办法。2009年以来,东莞已接收近3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入读公校,去年有1万多名新莞人通过积分制入户东莞。另外,还在全市兴建、收购和改造一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新莞人居住,已规划建设廉租房6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首个廉租房小区规模达4825套。

  首次面向全市新莞人公选聘任了团市委专职副书记、市总工会和市妇联专职副主席各1名,录取9名基层企业新莞人担任公务员,评选“优秀新莞人”,开通“新莞人维权绿色通道”,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心理疏导等措施构建新型劳动关系。

  实施困难新莞人春节慰问,开通新莞人返乡专列,留莞关爱暖新年团圆饭等关爱举措,开展“文化暖流进企业”、“打工课堂”、送戏送电影等各类活动,为新莞人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发展条件。

5年投453亿用于民生建设

  近年来,东莞把民计民生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出台“十项民心实事工程”,2006年至2010年连续5年市财政累计投入453.1亿元用于民生建设,东莞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的城市”。

  东莞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开创东莞社会保障“城乡一张网”的新格局;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市镇两级投入27.1亿元推进农职保并轨,初步实现同等缴费,享受同等待遇;率先探索建立覆盖新莞人的社会保险制度,彻底消除新莞人参保障碍,推动社保体系向新莞人全覆盖。

  市财政贴息帮助欠发达镇获得贷款,拨出2.4亿元对285个欠发达村(社区)实施行政和公共服务费用补贴,实施市内“双到”扶贫,安排定点帮扶资金2700万元。解决信访老户问题,按照“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落实领导包案。同时建立回访信访老户制度,对信访老户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困难。

  对全市城乡退役士兵实行以领取安置补偿金、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享受推荐就业和优惠政策为主的安置改革。开展特定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在广东首创“两级审批制度”,推行社工介入模式。

  5 借鉴港深扶持社工机构

  东莞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的新思路和方法,开创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完善相互促进和推动。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和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两个100%覆盖,现有“两新”组织党组织2861个,党员26300多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推进转型升级中,组建了217支“两新”组织党组织志愿服务队,近5000名党员志愿者活跃在扶贫济困、政策宣讲、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第一线,为群众和社会做好事、实事2.2万多件。

  2009年开始,借鉴深圳、香港等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社工”工作,扶持培育了大众、星扬等7家专业社工机构。目前,全市社工已开展小组工作923个,即时辅导12000多次,完成家访及探访2000次,组织活动9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