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接上)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发展的关键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崇高使命。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后的发展大势和我国的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以人为本、实现伞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重大战略思想,用新的思想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的先进性,如何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以后,全党的: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经过“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党的各方面建设受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初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由于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新的变化,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下决心解决好党的建设中的迫切问题,使党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更好地完成好新时期党的历史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分析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这个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艰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创新理论观点,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