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司法公正为人民”理论宣传学习系列之一百九十一
时间:2013-03-1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接上)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全面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把这篇文章做好。江泽民同志还说,他始终关注两大问题,一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它写入党章,高度评价了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这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改革开放30年实践充分证明了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科学理论的地位和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实践决定的。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以上的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超过1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10000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均增长了6倍以上;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79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取得显著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一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指引我们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前进道路上,我们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环境资源压力加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伴随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我们才能对这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才能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待续)